
新年伊始,荆楚疫情肆虐,抗疫号角吹响,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李娜、李琳、王进喜、冯亚东、白文君、段文六位先锋队员第一时间报名支援湖北,于2020年2月2日随山西省第二批医疗队飞赴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投入战斗。

正当大家为前方战友牵肠悬心之时,一院急诊医学中心张永俊、崔肖云也踏着队友的足迹,于2020年2月18日随山西省第十一批医疗队飞赴湖北,支援武汉肺科医院。他们前行的身影尚未消退,一院急诊医学中心张茜又接到了冲锋号令,于2020年2月20日跟随山医大一院副院长杨辉率领的山西省第十二批医疗队冲向武汉前线。“我将不负重托,以生命守护生命,坚决完成任务”,这是他们出发时的誓言。
李娜
救世情深切,愿爱留人间

1999年入职急诊医学中心。20年的急诊急救生涯将她磨练出一身的过硬本领。支援湖北期间担任组长,负责统筹协调组员,合理安排人力。在工作中遇到哪怕是细微环节的问题,她也会与队员相互沟通,深得组员的爱戴。班上遇到突发事件,她总是冲锋在前。在她的带领下,全体组员只有一个概念:“我们是山西支援湖北医疗队”。
特别是全面接管了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C8东病区后,对每一个工作流程要求更加严谨规范。大家虽然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但没有放慢工作节奏,都积极主动地进入病区护理危重患者,从不懈怠。各班人员在认真履职的同时,还不忘给患者带去生活物资,解决他们住院期间生活上的困难。可是她在岗期间虚脱的情况却无人知晓,咬紧牙关坚持完成任务是她唯一的信念。在到达武汉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她们负责的重症病区就有6批共26名患者出院。

李琳
白袍护甲,胜似琼花

1999年入职急诊医学中心。平常温柔细腻的她,得知武汉需要支援的消息后,迅速到护理部报了名。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期间,尽管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严谨的操作流程,细碎繁琐的生活护理,让她的体力和精神消耗巨大。但面对患者时,她总是温柔地去鼓励安慰。她说:“看着他们笑着走出隔离病房,我真的非常开心,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出院患者脸上的笑容,就是我们战胜疫情的捷报,更让我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和使命。”

王进喜
大智能谋事事觉

2006年入职急诊医学中心,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工作期间,他发现许多病人的心理问题比身体问题更严重,用他的话讲,一半心绞痛,一半睡不着。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假设了很多种解决方法后,立即向领队及当地医院提出了干预的具体方法并被采纳。他不但为团队出谋划策,还与患者建立了个人联系方式,治病之外,缓解焦虑、疏导情绪,随时帮助患者。调整工作区域后,还在想方设法地帮助患者。就像他自己说的,爱比病毒蔓延的快多了,我们举全国之力,何愁胜不了一个新冠病毒?铁肩担道义,所为是苍生。
记得2008年汶川地震伤员转至山西救治时,他随山医大一院的救援队救治了31名伤员。那坚定的眼神,那骄傲的神情,至今依然那么清晰。他总是想尽自己的力量去做更多的事情,去帮助更多的人。

冯亚东
胸怀仁心气自华


2006年入职急诊医学中心。这次阻击新冠肺炎疫情,他一直冲锋在前。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工作期间,他全方位地关爱着每一位患者,与患者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患者小黄(化名)在住院期间,由于看不到冯亚东的样貌,细心的从媒体报道的照片中一一去找寻。在出院时,舍不得扔掉冯亚东送的食品,出院后小黄自愿捐出200ml血液用来帮助更多的人。用小黄的话说:“爱在传递”。
白文君
身坚赴险,大爱无疆

2006年入职急诊医学中心。平素文静内敛的她在疫情初起时就已报了名,有着36年党龄的老党员父亲在得知女儿要去支援武汉的消息后说道:“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好好干,为国家出一份力!”就这样,她带着父亲的嘱托奔赴武汉疫区。她说,渺小而平凡的我,能用专业知识践行着那份救死扶伤的初心与使命,为祖国作贡献是我莫大的幸运。护目镜和口罩在脸上留下的印记,时刻提醒着我一定要完成好组织交给我的任务。

段文
心怀医者神圣信仰
身如战士手握钢枪

2010年入职急诊医学中心。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以及身着防护服工作时的各种不适,通通都难不倒他,隔离区的工作流程很快便得心应手。远隔千里的两个孩子他无暇顾及,却一直在关注患者的动态。
“时间过的很快又很慢,忙碌时总觉得时间不够,面对患者的疾苦时却又希望时间走的快些,疫情结束的再快些!”他说:“舍得一身伤也要将新冠拉下马。”“此生憾无机会沙场点兵,我等男护终可沙场提灯,将一众人民护我身后。援鄂之行,圆我保家卫国之梦!”“踏病毒、战新冠,疫情不除,终不卸甲!”一向少言的他,此刻却金句连连。
张永俊
从容甘负重,自信斩瘟毒

2003年入职急诊医学中心,副护士长。初到武汉肺科医院时正值病区筹备阶段,战场大、人员杂。他积极协助管理人员,规划物资运用等,很快便使得各项工作有序高效的进行着。工作期间,他不是忙着给患者陈大姐(化名)过生日,就是兴奋着又可以和工作了十几年的同事和兄弟们一起并肩作战了……接诊首日,他便主动请战与另一名队员共同完成了700例咽拭子标本采集的高风险操作,因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手都抽筋了,他却只字未提。

崔肖云
其行也善,其心可鉴

2014年入职急诊医学中心。2020年2月18日,随山西省第十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发。在武汉肺科医院工作的某个夜里,一名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不在当值病区的她,闻声后便立即冲了过去,投入了紧张的抢救工作,经过2个多小时的全力抢救,最终复苏成功,患者意识恢复,而崔肖云自己却觉得“没干了些什么”。在这里,穿上战袍,就是战士,唯有战斗。对付新冠肺炎,虽没有经历,但她却有底气。年轻的身躯,担负起这个时代的重任,逆风向前,披荆斩棘。

张茜
无敌气势壮如虹

2014年入职急诊医学中心。还记得出发时,娇小的身影,巨大的行李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你的果敢,如此壮美,稚嫩的肩膀早已学会了担当。到达湖北后便立即投入了工作,很快就适应了陌生的环境、全新的信息系统,但身着厚重的防护服、雾气遮挡的护目镜以及三层手套,哪怕最简单的采血、输液等操作,都变得异常艰难,好在张茜有多年的急诊基本功,全部顺利完成。
她说:“在我们柔声的鼓励与细心的照料下,换来了患者一次次理解与微笑的那一刻,真的是热泪盈眶,瞬间觉得没有了疲倦,也没有了紧张,当摘掉护目镜和口罩看到脸上的压痕和肿胀破溃的鼻梁时也就没有那么丑那么疼了,反而觉得那是我最美的样子。只要病人能康复出院,我们做什么都是值得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战役结束后,张茜又随队转战雷神山。

这是一群和死神赛跑的人,他们有鹰一般的眼睛,善于发现患者细微的不适;他们有鹰一般的利爪,迅捷将病毒遏制;他们有鹰一般的翅膀,搏击万里云天,所向披靡、锐不可当。尘埃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