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邀请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矫形外科及创伤学系李刚教授作“循环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与临床研究”的专题讲座,骨科主任杨自权及其科研团队、医院科研人员等近百人参加。讲座由科技处主持工作的副处长刘晓东主持。

党委书记徐钧到会并为李刚颁发了客座教授聘书。
讲座中,李刚教授介绍了一种新兴间充质干细胞——循环间充质干细胞的背景,非常形象的将其与中医的“气”结合起来。他结合多年的研究成果,系统性地介绍了外周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通过对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循环干细胞,发现有大量的基因差异化表达,比如beta-catenin基因在循环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增高,而beta-catenin基因能增强细胞成骨化的能力,促进骨折愈合。LGR5基因在循环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水平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显著增高,而LGR5基因能增加超级转录因子SOX9的表达,从而提高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能力,修复受损的关节软骨,逆转骨性关节炎的发展。在大鼠尾静脉中注射荧光标记的循环间充质干细胞,发现其可到达大鼠全身各个器官,因此,通过让循环间充质干细胞携带TK(胸腺嘧啶核甘肌酶)能有效抑制杀死肿瘤细胞,减少肿瘤的体积。李刚教授关于循环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具有很强的临床转化前景。
近几年,李刚教授以通讯作者、第一作者或共同作者在Bio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学术期刊杂志发表论文290余篇,专著15篇,主编2本书,论文被引用超过16,000次。目前兼任澳大利亚莫纳什、马来西亚科学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客座教授,研究方向为:干细胞的生物学、骨折愈合及肢体延长技术的原理和临床应用、组织工程学和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曾荣获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科技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各一项。2021年被选为美国骨科研究学会会士,2020-2022年以来入选世界百分之二科学家名录,2023年全国百强骨外科学领域学者学术影响力排名第9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