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一名危重早产宝宝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重症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日夜守护下顺利出院,家长为表达感谢送来写有“细心周到 专业娴熟”“宝贝天使 用心呵护”的两面锦旗。


宝宝出生时体重1640g,为低出生体重儿,在产科和新生儿重症科的合作下娩出后立即评估生命体征,并在1分钟内完成气管插管辅助通气,由于宝宝存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及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经过10余天呼吸机治疗后呼吸逐渐平稳。由于低出生体重儿血管细如发丝,外周血管无法承受长期静脉穿刺及高渗透压高浓度药物的输注,但低出生体重儿经口肠内喂养量少,对肠外营养的需求格外显著,需要氨基酸、脂肪乳及微量元素的长期输注,鉴于此情况宝宝出生后第三天经大隐静脉置入PICC,顺利建立中心静脉通路。




肠外营养问题解决后,如何增加肠内营养又是宝宝面临的另一个问题,由于孕母自身疾病无法早期应用母乳开奶,宝宝在出生后13小时早产儿配方奶2ml鼻饲管喂养,喂养后发生腹胀、肠鸣音弱、腹壁静脉显露、无自主大便排出,反复胃肠减压墨绿色物质,此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道畸形等萦绕在每一位医生脑海中,无论哪种疾病都将危及生命,通过禁食、抗感染等治疗后,宝宝终于在5.5天后再次开奶,从1ml、2ml、5ml、7ml鼻饲管喂养,经历18天后达到25ml全经口喂养,24小时内需要喂养8次,每次需要15-20分钟结束经口喂养,为了尽快帮助宝宝渡过喂养关,还给予实施口腔训练、体位干预、抚触按摩等针对性护理,体重终于顺利达到2100g。




为了让早产儿实现从院内到院外的过渡,新生儿重症科推行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开展亲情照护、袋鼠护理、床旁指导新生儿护理技能,通过每一次近距离接触让家长感受到宝宝的成长变化,也让家长更放心,并在宝宝出院后继续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提供延续护理服务。
山医大一院新生儿重症科早产儿救治技术日趋成熟,全体医护人员将继续用专业和爱心护航新生命。

制作:张文华
初审初校:武师润
复审复校:张君
终审终校: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