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直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尤其家中有宝宝的家长们更是多了一份焦虑。近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平台上经常接到这样的咨询:
“孩子发烧、咳嗽,有没有可能感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
针对家长们比较关心的问题,儿科医生总结出以下几点:
宝宝出现发热、咳嗽,如何判断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如果宝宝具备以下4条中的任意一条,且伴有发热、乏力、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建议马上到定点医院就诊:
①发病前两周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②发病前两周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
③发病前两周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家长可以根据当地疫情情况,询问接种点或疾控中心是否可以接种。如果所在地区不开放接种,家长也不必太担心,即使推迟打疫苗,也不会影响疫苗的最终效果。对于没有严格时间限制的疫苗,随时可补种;而对于有时间限制的疫苗,可替代补种或超时后有些就不需要补种了,具体可咨询当地接种点。
但需要强调的是用于暴露后免疫的疫苗,如狂犬病疫苗和破伤风疫苗,应按疫苗接种程序及时进行接种。
家长首先要观察宝宝精神状态如何,如果除发热之外,宝宝饮食、活动、睡眠基本正常,可在家对症处理,选择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类的退热药(一般建议宝宝腋下体温超过38.5℃时才使用退热药,低于38.5℃可先物理降温)。如果宝宝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发热>3天或3个月以下的宝宝,建议到医院就诊。
引起咳嗽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是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一般全天都会发作,而过敏因素引起的咳嗽往往会突然发作,有些过敏性咳嗽表现为早晚干咳;鼻炎导致的咳嗽往往会在宝宝平躺后发作(因平躺时鼻涕会倒流进入咽部,积存一定量后刺激咽部出现咳嗽,时间往往是半夜或清晨);如果宝宝咳嗽同时伴有打鼾现象,应注意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
所以家长可以先通过线上咨询,获得专业医生的用药指导,切勿盲目使用抗生素及镇咳药。但如果宝宝咳嗽频繁且深,或呈犬吠样咳嗽,或伴有喘息、胸闷、气短、紫绀等呼吸困难症状,建议立即就医!
引起腹泻病的原因也有很多,有感染性腹泻(如病毒性、细菌性),也有非感染性腹泻(如乳糖不耐受、蛋白过敏等),大多为病毒性或非感染性腹泻,如果宝宝精神食欲不受影响,尿量基本正常,家长可选择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益生菌(如布拉氏酵母菌、酪酸梭菌等),另外建议补充锌剂(补锌能够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还可以使用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推荐口服补液盐III)。
如果考虑乳糖不耐受或蛋白过敏,则需要更换特殊配方奶粉。所以如果宝宝出现腹泻,家长可通过线上咨询获得专业的喂养指导及用药指导,不可盲目使用抗生素及抑制肠蠕动的止泻药。但如果宝宝腹泻剧烈、大便为脓血便,或频繁呕吐、无法口服给药,或出现明显的脱水征(如眼窝凹陷、泪少、口唇黏膜干燥、尿量少、精神差、嗜睡等),应立即就医!
有好多过敏体质的宝宝,经常因某种原因出现荨麻疹,疫情期间家长又担心去医院交叉感染。如果过敏症状轻,家长可以给宝宝口服抗过敏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均有片剂及糖浆两种剂型),另外可以口服钙剂及维生素C(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利于症状缓解)。若皮疹瘙痒明显,可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
但如果宝宝症状严重,如伴有腹痛呕吐等消化道症状、面色苍白、气短、胸闷、咽喉发堵、呼吸困难、水肿等,建议立即就医,切莫耽误病情!
疫情仍在蔓延,病例数仍在增长,我们建议孩子尽量不要外出。如遇特殊情况必须外出,建议私家车出行,做好有效的防护。孩子生病,家长也不必焦虑,可先在线上咨询专业医生,如若病情重,建议立即就医,切莫耽误病情!
来源:儿科
作者:阴怀清 夏莉
责编:杨丽红
编辑:刘正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