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 山西省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成员,山医大一院消化科主治医师。
地点:湖北方舱医院
转眼到武汉已经13天了,在这“寒冷”却又异常“温暖”的十三天中,发生了很多。

作为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援鄂医疗队的一员
带着院领导和同事们的
嘱托和祝愿
装着亲人们的牵挂和惦念
捧着一颗医者仁心
拉起行李箱
驰援湖北,逆行而上
奔赴武汉
去那没有硝烟的战场


要出发了
填报了援鄂的志愿,明明心里已经有了准备,但2月15日凌晨1:00接到出发命令后,一时还有些恍惚。9:50医院集合,12:00起飞武汉。
那天的清晨是紧张忙乱的,“多拿些护手霜”“还有面膜”“别忘了充电器,对了还有热水杯,那边又潮又冷”“饼干馒头片,听他们说没时间好好吃饭,得拿些耐饥的”“对了,拿个小锅,万一吃不惯可以煮口面……”在妈妈念叨中,物件越收越多、皮箱被整了又整,一个箱子变成了两个。
那天的清晨是温暖倍至的,一院党委书记刘春、院长徐钧及科室主任等都赶到机场送行。此次出行,院方也为我们准备了医疗防护和生活用品等,以备应急之需,并嘱咐说“一院是大家最强的后盾”。
那天的清晨是阳光明媚的,我们是山西第八批医疗队,同行80名护士、20名医生,来自省内的各个医院和岗位。虽都不曾相识,但却心有灵犀地相聚在这里,大家齐心协力,只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

候机厅出发前的宣誓,飞机远征途中的宣誓,100多人齐声呐喊,所有人喉中哽咽,眼中凝泪!那声音震耳欲聋,我几乎听不到了自己的声音,但我又分明感受着那种热血沸腾!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一种名叫“使命”的责任感,热烈地在身体里升腾!
落地以后,赶上了武汉的雨雪天,那雪下的那么认真,把疫情笼罩之下的武汉抹出凝重;雪下的那么清冷,让我想起了曾经学习工作了十三年的哈尔滨。

到达旅店后,大家第一时间建立微信工作群,并各自进行入住安顿。
领队和小组长马不停蹄赶去了要支援的方舱开会,进一步明确接下来的工作和任务。

首次合作
物资到达后,大家齐心协力,流水作业完成行李转运,也是大家第一次的协作。因为都戴着口罩,有人开玩笑说,“我们一起抗战过的兄弟姐妹会不会最后脱下口罩彼此除了声音、彼此仍相见不相识?”瞬时静默后,大家都积极回应着“战胜疫情后我们太原聚,我们是战友,战友情谊不能断。”

任务紧迫
匆忙和家人报声平安后,就开始了培训工作。为了避免过度集中,大家通过微信、视频与伙伴们交流学习,极尽可能的写好笔记,反复推敲操作流程,大家彼此监督练习、对镜练习,减少职业暴露的可能。

“战地”方舱
终于要进入到那传说中的方舱医院了——方舱最开始的定义就是简易战地医院。设施设备、人员物资,一切都渲染着即将“开战”的紧张。

方舱的管理模式完全迥异于自家医院。平日里,主管二三十个患者,能将他们的各种情况都了解,但方舱需要面对200多个患者,我们因一时做不到对每位患者的病情全都了然于胸而感到着急!
每个患者都有各自的问题,查房时间总是特别长,面对生死的恐慌,焦虑的心理,使患者们总是紧紧地“拉住”每一位医生。
长时间的处在高浓度污染区,工作时穿脱隔离衣、防护服,工作时的身体不适及工作压力是最需要自行调整的。与科室同伴相互交流,获知大家均在焦虑——好转——焦虑中循环。
刚开始入舱时,好几个医护多少出现了不适,不得不提前出舱。

我一向感觉自己身体挺好的,可是在2月26日凌晨02:00-08:00,又一次轮班进舱穿防护时就有穿憋不适感。也许适应一下就会好了?我用微笑安慰自己。于是,正常入舱。但是,随着舱内高强度的工作,我感到气促、喘憋严重,呼吸都在30次/分以上。值班室有中日友好医疗队的《疫情期间情绪调整》,专门取来,想通过看书转移注意力,但效果甚微,依旧感受很不好。
看到同班护士一直忙碌统计、打印,准备需要核酸采集及CT复查等,一直默默鼓励自己要坚持,查看患者CT及鼻咽拭子结果,评估病情调整方案、转院、出舱,更好地做好患者交接。
不敢停下!因为,我知道自己是在守护着生命,疫情何曾让人们有片刻的喘息,大家都在与病魔做争分夺秒地赛跑。
终于到了交接班的时间,有序出舱。乏力感、憋闷感在换掉防护服的时候有了缓解,才发现里面的衣服都湿透了,眼眶不知何时已湿润起来。

那么多次泪水噙满眼眶!面对舱内患者们为家人担忧的眼神,有着无奈的痛感。空岗休息时,无处安放的孤独,面对亲人关爱的信息时,那种想回又无力的憔悴。
塞涅卡说过,一个人一辈子如果总是走运,没有经历过苦难,这样的人实际上就丧失了对生活的另一半的认识,这样的人是比较浅薄的。另一方面,苦难具有提升人的道德的价值。
塞涅卡也说过,灾难是美德的机会,真正重要的不是你承受了什么,而是你怎么承受的。
这些天来,我最大的收获是见证了苦难下的团结一心、伟大力量!
“防控疫情,我们在行动”
来自全国各地的战友,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在我身边凝聚起一往无前决战疫情的澎湃浪潮,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钢铁长城,生动体现着伟大的民族精神,谱写着感天动地的生命赞歌。
我骄傲,我微笑,感谢自己,能够亲身体验着这份责任,能够和那么多英雄手挽手、肩并肩!
虽然工作中仍会有不足、不适,但更多的是收到的理解、宽容和感谢。看到很多患者安全出舱,看着患者留给自己的贴心提示,满满的收获着来自普通人的善良和感动。

来自单位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和家人们的一份份慰问,一句句问候,一次次的叮咛。每次让温暖氤氲在心间!

得知武汉本地居民物资紧缺,伙伴们在群里呼吁大家反哺武汉人民,让爱心流动起来,温暖更多的需要你我他。

特别难忘的是2月20日,那个特殊的生日和那碗意味深长的生日面。


轮班前同小组伙伴的相互打气、加油,防护服上书写各种祝福和鼓励的话语,查护时病患的需要与理解,空岗期朋友、家人、同事们的信息、视频、通话等,都能让自己舒缓情绪并及时调整状态。


很多医护轮班时都发现了一些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各种可行的解决方案,方舱管理层也及时适当地做出调整。
舱外安装了远程会诊装备,需要会诊的舱内可以直接连线舱外的不同科室医生及时进行专家会诊。及时安排了工作电脑、记录病患病例书和医嘱。

2月27日,医疗队进驻心理专家,辅助进行患者的安抚工作,解决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


方舱的设施从缺这少那,到逐渐改善。进舱工作的我们,从之前的磕磕碰碰、到临床经验越来越丰富。方舱的病患由满员到出现空床位,微笑,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脸上。我们和方舱一起努力进步着。
2月28日,武汉天气14度。 春天来了! 听说武大的樱花马 上要开了!
刘婷 2020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