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沁涛:山西省第十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第五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
地点:武汉肺科医院
2月27日
晚11:40小雨
今日我轮休,但随时关注微信群。上午11时,医生群收到紧急通知,武汉肺科医院今日接到武汉指挥部指示收治新冠患者。大家都严阵以待,随时候命。
下午1时再次收到武汉指挥部指示:收治新冠患者,根据各科室在院人数分配。我和陶洁队长所在的病区也接到收治任务。听到这一消息,我和陶洁队长(陶洁今日也轮休,明天白班,我明天夜班)马上联系志愿者司机到宿舍接我们赶往肺科医院。

进隔离病房前,我们的领队王巧红在帮我查看整理隔离衣,护目镜是否戴合适,防护是否到位。
疫情就是命令,刻不容缓,我们大家从收到命令到接收新患者,井然有序的忙碌到深夜。有些老年人,讲武汉话,加上厚厚的防护服影响了我们的听力,沟通时有不畅,我们会反复与患者沟通,耐心的告诉他们,我们是来自山西的医疗队,请他们放心,把病情描述清楚,我们会全力以赴诊治。看到一张张急迫焦虑的面容,心情也会沉重。我们会竭尽全力,让患者因得到及时的诊治从而病情好转早日出院,这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和医务工作者艰辛努力的付出。

这是我支援武汉第一批经治疗好转的患者准备出院,患者心情十分愉快 。
忙碌过后久久无法入睡,心绪难平。在太原准备出发前到抵达武汉肺科医院,我们援鄂团队“随时”这两个字,竟然成了出现最高频率的词汇。随时待命,随时出发,随时关注,随时收治新病人……尽管说得多了,听得多了,看得多了,但大家都没有对“随时”脱敏。从今日中午接到紧急通知,我们的病区要收治病人,我们大家无论是否当班,都一呼百应,迅速集结,奔赴自己所在的病区,按部就班收治新患者。大家深知疫情下的“随时”,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份责任与重托。

我和我的武汉肺科医院队友,我们是“最萌身高差”组合,工作配合非常默契。


已加班至深夜。雨后的武汉更是宁静,一路畅通,橘红色的灯光照着路面,给人一种祥和温暖的感觉,心中不免感叹:希望疫情早些结束,让武汉人民也如这夜色一般重归平静安逸。志愿者司机师傅及时把我们载回到宿舍,大厅里等候着为我们消毒的宾馆老板,后勤保障的当地志愿者宗师傅也等候在大堂,帮我们热好饭,说今天下雨,气温低,一定趁热吃。感动于每一位在抗疫战斗中默默付出的人,无论什么年纪,无论说什么语言,无论什么样的职业,无论来自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