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食物残渣塞在牙缝里,人们往往第一个拿起的工具就是牙签。它方便好用,随处可见,不论是大饭店里,还是大排档的桌面上,外卖送餐的餐具里,都有它的身影。

中国人使用牙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周时期,甚至更早。考古发现表明,早在2800年前的东周墓中就出土了牙签,这表明剔牙这一行为在古代中国已经存在。此外,《礼记》中的记载也提到了剔牙的礼仪,强调了在公共场合剔牙的不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剔牙行为的规范和重视。到了汉魏时期,使用牙签剔牙已经非常普遍,曹操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据记载,西晋人陆士龙曾在曹操的遗物中发现牙签,并将其作为礼物送给了他的哥哥陆机,这说明在当时,牙签不仅是日常用品,还可以作为贵重的礼物相互馈赠。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口腔卫生越来越重视,我们都知道常常使用牙签会让牙缝变大。但是,仅仅是这样简单么?经常使用牙签,后果远比你想象的严重。
1、牙龈发炎:首先,牙龈非常娇嫩,而牙签的尖端又过于锋利,清理牙齿缝隙时,可能会损伤牙龈,导致牙龈破损,容易受到细菌的侵袭,引发牙龈炎,出现牙龈肿胀、疼痛、出血等症状,长期用牙签剔牙,会增加牙龈发炎的几率;
2、牙龈萎缩:长期用牙签剔牙,会导致牙龈部位长期存在损伤,牙周组织会遭到破坏,牙龈逐渐向牙根方向萎缩,使牙冠变长、根面暴露、牙间隙变大,最终造成牙龈萎缩;
3、不良商家为了使牙签看起来更洁白,还会在制作过程中添加很多化学物品,甚至为了防止牙签发霉,有些商家还会故意使用药物浸泡牙签,那些药物会使牙签表面滋生大量细菌,长期使用后果不堪设想;
4、餐厅大多将牙签摆放在餐桌上供人们取用,无数人都会触摸牙签,会产生多少细菌,恐怕没人说得清楚了。

牙线不仅能替代牙签去除齿缝间的食物残渣,还能清洁“牙间隙”。
要知道,日常刷牙只能清洁颊面、舌面及咬合面的菌斑和残留的食物残渣,很难彻底清洁“牙间隙”。“牙间隙”就成了“藏污纳垢”之地,里面细菌的滋生会悄悄腐蚀你的牙齿。所以,辅以牙线这种专门清洁牙间隙的工具,才能全面清除菌斑,达到一个较完善的口腔清洁效果。
不管是改良巴氏刷牙法,还是正确使用牙线,其实都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身边很多朋友及患者总是抱怨不会使用牙线,使用起来很麻烦,其实用多了就熟练了,也就习惯了。
正确使用牙线,如下图所示
1、取一段长约30-40cm长的牙线,将其两端各绕在左右手的中指上,将中指卷曲起来;

2、两中指间牙线的长度应刚好使拇指伸直接触,用一手拇指和另一手食指绷直牙线;

3、清洁上前牙时,将食指伸进口内,拇指在口外绷紧牙线,使牙线紧贴一侧牙面,上下剔刮牙面;

4、清洁右上后牙时,用右手拇指及左手食指掌面绷紧牙线,右手拇指将颊面牵开;清洁左上后牙时转为左手拇指及右手食指执线,左手拇指将颊面牵开;

5、清洁所有下颌牙时可由两手食指执线,将牙轻轻通过接触点;

6、牙线通过接触点,轻轻加力,使牙线到达接触点以下的牙面并进入龈沟底以清洁龈沟区,如果接触点较紧,可牵动牙线在接触点上作水平拉锯式动作,使牙线逐渐通过接触点,将牙线紧贴并包绕牙面,上线牵动,刮除牙面食物残渣及菌斑,每一个牙面剔刮4-6次,直至牙面清洁。

牙线的应用
1、时间:使用牙线最好在每日餐后;
2、使用人群:有条件的情况下(尤其是无大的牙间隙的中、青年人),应尽量使用牙线,有利于口腔健康的长期维持;
3、使用牙线时勿用力过大,以免损伤牙龈;

4、牙线大多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复使用,重复使用牙线百害而无一利;
5、对于牙线使用不习惯的,可以使用牙线弓(棒)代替普通牙线,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但是价格稍贵。
使用牙线会不会把牙间隙拉大?
不会。牙齿本身有一定的生理动度,牙线又比较细小、软、有弹性,只要用力轻柔,方法正确,可以很容易地进入牙间隙而不会对牙齿产生楔力。
牙签还是牙线?您选对了吗?小小牙线,快用起来吧!

制作:张文华
初审初校:南欣荣
复审复校:温晓丽
终审终校: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