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抗凝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为规范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提升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水平,7月9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预防保健科社区指导中心邀请药学部主管药师李美娟赴下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了题为“直接口服抗凝药物(DOAC)的合理应用”专题讲座,65名基层医务人员参加。

李美娟紧密围绕“安全、有效、个体化”的核心原则,系统梳理了抗凝药物的发展历程和DOAC的作用机制与核心优势:直接口服抗凝药物(DOAC)相较于传统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性高、药物相互作用少等优点,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其核心优势包括无需常规凝血监测、起效快、出血风险可控等,已逐渐成为传统抗凝药物的重要补充和替代,但需严格遵医嘱使用。所以,DOAC在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围手术期患者等)中的应用以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管理,对基层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接着,她结合大量临床实例和图表数据,讲解了不同血栓性疾病的DOAC药物选择策略、临床适应症与禁忌症,重点强调了特殊人群的用药管理(如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月经期、妊娠期、哺乳及老年、儿童患者、围手术期、血小板减少患者等),最后指出了基层工作“权衡利弊、个体化用药”的核心原则,提醒大家关注药物相互作用、禁忌症,并重视对患者的用药教育。
李美娟将复杂的药理学知识和临床决策路径转化为易于理解和操作的实践要点,下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认真聆听,积极记录。在互动环节,大家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抗凝药物选择、监测指标解读、患者依从性管理等具体问题踊跃提问,李美娟均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提供了专业的建议。参会人员纷纷表示,此次讲座内容紧贴基层需求,专业性强且实用度高,解决了他们在抗凝药物治疗管理中的诸多困惑,对提升基层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供稿:预防保健科 杨惠兰
制作:朱虹瑾
初审初校:毕丽青
复审复校:温晓丽
终审终校:程红
发布:董希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