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5日至7日,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听觉与前庭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年会在古都西安召开。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内科团队参加会议并进行学术交流。
此次会议作为听觉与前庭医学专业委员会的全新启航,不仅为全国前庭与听觉医学工作者构建起高水平、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更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交流,全面展示该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和临床实践方向,有效拓宽临床一线人员的诊疗视野与实操能力,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在听力与前庭医学领域的全面落实,为实现更优质、更可及的眩晕诊疗服务持续注入专业智慧与力量。

经会上选举表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张甦琳教授当选为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听觉与前庭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专委会主任委员,山医大一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内组陈钢钢副主任医师当选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周丽媛副主任医师当选为全国常委,李莹主治医师当选全国委员,吴佳鑫技师为全国委员兼秘书。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参会人员(由左至右):田嘉颖、陈钢钢、吴佳鑫、武凯丽
同时,陈钢钢受邀进行专题授课、圆桌讨论、实操培训、赛事评审等学术交流;吴佳鑫受邀进行专题授课、病例讨论,并担任赛事评委;武凯丽技师受邀进行实操授课;硕士研究生田嘉颖也作为代表积极参会。

9月5日下午,陈钢钢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院李斐教授、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孙莉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甦琳教授、长沙市第一医院神经医学中心余孝君教授、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熊彬彬教授作为讨论嘉宾共同在“双S课程提高班”专场发言。专场以现场互动形式呈现,就发作性眩晕病例展开现场讨论,围绕临床案例和循证依据,展开多维度、跨学科的深入交流与跨界思辨,为提升发作性眩晕患者的诊疗与管理贡献诸多新思路与临床解决方案。

在随后的耳聋专场中,陈钢钢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余力生教授、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黄治物教授、山东省耳鼻喉医院王明明教授一同参与圆桌讨论。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马鑫教授主持,以《突发性聋诊疗难点和策略》为主题的展开,讨论聚焦“治疗决策、发病机制、激素治疗、局部给药、治疗方案经验谈、停止治疗的时机、伴随症状治疗体会”等七个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与研讨,多角度思维碰撞,提出了一系列极具临床实操价值的解决方案,为突发性聋的规范化、精准化诊疗提供了新路径。
同日上午,吴佳鑫作为演讲嘉宾及讨论嘉宾参加前庭功能检查“双H课程”专场,以《vHIT实例判读与讨论》为题进行分享,由珠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朱佳浩教授主持,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陈太生教授、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姚寿国教授、陕西省人民医院张瑾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杨怡教授参与讨论,围绕案例的vHIT增益值、扫视波的特征及临床意义进行了激烈而有成效的研讨,探究vHIT结果影响因素,角度与速度、影响增益的因素、单侧前庭功能损伤后vHIT增益低的影响因素,CNS疾病的vHIT特征,大家就如何结合病史及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分享了宝贵经验。

下午,在大会分会场二:“双S课程基础班-眩晕诊疗标准化流程”专场,吴佳鑫技师分享《外周前庭系统解剖与生理简介》,系统讲解外周前庭系统解剖结构,包括半规管、椭圆囊、球囊及相关神经通路,同时阐释其感知头部运动、维持身体平衡的生理功能。



当晚,在听力学检测技术实操分会场,武凯丽以《声导抗与OAE操作规范及质控》为主题开展分享,系统讲解声导抗测试及OAE具体操作流程,总结质控策略及技巧,为临床规范操作提供清晰指引,在后续的实操环节,针对操作中的常见问题现场纠正、细致答疑,切实夯实学员的规范实操能力。
9月6日晚,AI专场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听觉与前庭医学领域的创新应用,通过主题演讲和全国首届BPPV眼动识别大赛,呈现AI从辅助诊断到临床科研的多维价值。陈钢钢在主题演讲模块阐述了AI技术在医学与科研领域助力临床医生的应用路径,并分享实践经验。以综述研究为实例,详细讲解AI技术的使用方法,有效拓宽了参会者的视野。

随后的“我与AI”首届BPPV眼动识别大赛中,陈钢钢、吴佳鑫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阳彬彬教授一起作为评委专家主持并点评赛事。来自全国10个省份的10位医生作为参赛选手进行了激烈比拼。赛场氛围热烈活跃,观众全程聚焦赛事进程,随病例解析节奏深度参与,既凸显了AI辅助技术在医学临床实践中的价值,也进一步强化了其在 BPPV 精准诊断中的应用意义。

当晚,陈钢钢还在“青年专场”中分享了《“晕筹帷幄”学术推广平台及团队建设》,详述其如何通过系统化知识输入输出及多学科协作,打造眩晕领域权威品牌,助力青年医师成长及学科影响力的全面提升。

9月7日上午,在VR前庭康复的临床应用专题会以及前庭康复实操专场,陈钢钢作为唯一授课讲师围绕《VR前庭康复的临床应用》,聚焦VR技术在前庭康复中的创新应用,系统展示VR技术在改善患者平衡功能、眩晕症状及动态视觉训练中的显著疗效,为前庭疾病的精准化、趣味化康复治疗提供前沿实践方向与科学依据,在实操环节中详细演示前庭平衡训练器管理系统操作流程,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现场答疑。


9月7日中午,大会圆满落下帷幕,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内科团队在大会学术交流中展示了学科风采,满载而归。
供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武凯丽
制作:张文华
初审初校:皇甫辉
复审复校:温晓丽
终审终校:程红
发布:董希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