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晚9时许,太原市突发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恶劣的天气状况使得不少人突发咳嗽、喘憋、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当晚数百名患者来到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就诊。接诊医生发现,绝大多数患者都是突然出现鼻塞、剧烈咳嗽、胸闷、呼吸困难、无法入睡等症状,询问病史了解到多数人患有过敏性鼻炎,初步判断应该是由当晚雷雨天气引发的“雷暴哮喘”。

面对突发的夜间就诊高峰,全院迅速响应,急诊医学中心、儿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多科室联动,畅通急诊绿色通道,统筹调度急救设备与药品,确保所有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无等候、滞留患者。
据统计,自9月8日凌晨至9月10日上午12时,全院共接诊过敏、哮喘患者708名,其中急诊医学中心接诊223名,儿科门诊接诊228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接诊204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接诊53名,所有患者均得到积极合理诊治,其中21人(儿科20人)收治住院治疗,均无生命危险。
据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介绍,“雷暴哮喘”是指在雷雨天气中或紧随其后出现的哮喘急性发作或加重事件,可表现为局部地区过敏性哮喘大规模爆发,症状轻重程度不等,一般病情发展都比较急,严重者应对不及时可危及生命,一旦出现群体性集中爆发,将极大的考验医疗机构的应急能力。

面对“雷暴哮喘”突发情况,山医大一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院领导指挥带领下,由医务部、药学部、急诊医学中心、门诊部及相关各临床科室共同建立快速决策及资源调配协调小组,保证合理诊治和安置病情轻重不同的每一位患者,保障急诊绿色通道始终畅通,优先救治急危重症患者,多举措增加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儿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等科室门诊服务能力,确保全院急救药品、急救设备、专用救治床位的配备与应急调配,精准诊疗每一位患者。
科普内容: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在此温馨提示:雷雨季节需防范“雷暴哮喘”,规范化诊治更科学!
“雷暴哮喘”是指在雷雨天气期间或之后短时间内,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患者突然急剧增多的现象。它并非由雷电直接引起,而是雷暴天气与高浓度花粉/霉菌孢子等过敏原共同作用的结果。患者会出现大规模的、集中的哮喘急性发作症状,如剧烈咳嗽、喘息、呼吸急促和胸闷等,即使对于以往从未患过哮喘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也是如此,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哪些人容易发生?
过敏性鼻炎患者:这是最高风险人群。即使他们以往没有哮喘病史,其气道已经处于过敏和炎症状态,大量过敏原微粒直接吸入肺内,极易诱发急性哮喘发作。
哮喘患者:尤其是控制不佳的哮喘患者,风险极高。
对雷暴季节常见花粉过敏的人:即使平时症状不严重。
儿童和年轻人:因为他们户外活动更多。
有过敏家族史或个人过敏史的人。
如何预防和应对?
对于高风险人群,在雷雨季应注意积极预防,避免发生“雷暴哮喘”。
1. 关注天气预报和花粉预报:在过敏季节(如夏秋季)密切关注气象台发布的花粉浓度预警和雷暴天气预报。
2. 雷雨天气紧闭门窗:在雷暴来临前,及时关闭家中的门窗,尽可能阻止过敏原微粒进入室内。
3. 减少户外活动:雷暴期间及结束后数小时内,尽量避免外出。如果必须在室外,请佩戴N95或KN95口罩(普通外科口罩无法有效过滤微小的过敏原颗粒)。
4. 提前用药:高风险人群(有过敏性疾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规律使用相关药物,如吸入型激素药物、支气管扩张剂及抗组胺药等,以降低气道反应性。对自身哮喘症状的发展变化保持警惕并及时采取措施
5. 准备应急药物:确保身边随时有快速起效的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
6.可考虑使用空气净化器:在室内开启空气净化器,以降低室内过敏原颗粒浓度。
7. 保持呼吸道通畅:哮喘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和胸闷等症状。此时,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半坐位或坐位,并注意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8. 及时就医:如果过敏或哮喘发作症状严重或持续加重,应立即就医,寻求专业的诊治。
重要提醒
1.“雷暴哮喘”不是小事,它可能导致短时间内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加重,发病患者数量明显增加,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2.过敏性疾病患者勿大意:不要以为只是“打几个喷嚏”,此时您的气道可能是“易燃”状态,“雷暴”就是那颗火星,瞬间可以加重或恶化呼吸困难等症状。
3.提前预防是关键:提升对过敏性疾病的认知,在过敏季节提前预防,并及时与医生讨论治疗策略,是避免哮喘发作最有效的方法。
供稿:医务部
制作:张文华
初审初校:黄河
复审复校:温晓丽
终审终校:程红
发布:董希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