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以教促学•医路成长丨生命启航站的温暖修行——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学生实习手记(二)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8-21 09:11

作为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5+3”一体化临床医学S012102学生,我们有幸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完成临床实习。在杨海澜主任医师团队的带领下,那些关于生命启航的医学理论在产房的实战中变得立体而生动,这段实习经历不仅让我们见证了新生命的诞生奇迹,更深刻理解了"迎接新生希望,守护母婴安康"的产科真谛。

图片

理论溯源: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教学查房深度解析

杨海澜通过一例孕37周“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典型病例展开教学查房,将“无症状下的潜在危机”作为切入点,强调未出血绝不等于低风险:胎盘植入使子宫肌层正常收缩功能丧失,一旦妊娠晚期胎盘剥离或分娩时,子宫无法有效止血极可能引发失血性休克,甚至需要切除子宫保命;接着分析为什么现在没出血?因为目前胎盘尚未剥离,植入部位血管暂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但随着子宫增大、肌层拉伸,这种稳定随时可能被打破,且出血往往迅猛、难以控制;随后在诊疗策略讨论环节明确指出对于此类无症状患者等待观察是禁忌,必须提前干预,具体包括:联合影像科评估植入深度与范围,联合血液科备足血源,联合介入科做好髂内动脉栓塞准备,同时根据胎儿肺成熟度在孕34-36周间选择计划性剖宫产;最后总结到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核心是要明白“产科急症的隐匿性”,无症状不代表无风险,反而可能是暴风雨前的宁静,精准识别影像学特征、提前制定多学科方案,才是守护母婴安全的关键。

临床实战:见证生命奇迹时刻

产科清晨的交接班与查房,一位顺产产妇分娩进程成为最生动的教材,杨海澜带领大家回溯了自然分娩生理过程:从规律宫缩启动到宫颈口开全、胎头拨露,每一步都是母体生理与胎儿适应的协同;当产妇进入第二产程,宫缩阵痛与胎儿下降的张力交织时需要分析:产力是否充足(子宫收缩强度、频率)→ 产道是否适配(骨盆形态、软产道弹性)→ 胎儿是否顺势(胎位、胎头俯屈情况)。

图片

剖宫产手术的参与更是将理论推向实战前沿,术前梳理手术指征:胎儿窘迫、产程异常等病理情况,背后是母体-胎儿安全的权衡;术中从切开腹壁、子宫,到娩出胎儿、缝合创面,每一步都考验团队协作——麻醉师维持母体生命体征稳定,手术医生精准操作避免损伤,助产士第一时间评估新生儿状态;术后观察产妇宫缩、出血情况,监测新生儿Apga评分,深刻理解了产科手术是 病理干预的手段,但最终目标仍是回归母婴生理健康轨道,这种“生理-病理- 干预”的闭环思维,让大家挣脱了“单纯操作”的惯性,学会在生命诞生现场景中捕捉细微异常,抉择最优方案。

图片

初心回望:敬畏生命初始温度

杨海澜常说要永远心怀敬畏,我们起初以为是对“新生命诞生”的喜悦,后来才明白是对“生命初始复杂性”的敬重。产科里,每一次分娩都像是一场精准而温暖的战役:既有生理顺产的自然韵律,也有病理难产的紧张挑战;既有新生儿响亮啼哭带来的希望,也有母婴突发异常时的揪心,但核心永远是“人”——顺产产妇不仅是“分娩生理”的载体,更是一个带着家庭期待、承受生产疼痛的个体;剖宫产娩出的婴儿,背后是母体风险抉择与新生命求生的交织。

这段实习时光,我们收获的不仅是接产技能、手术配合经验,更是思维的重塑:产科不是单纯迎接新生的流程化工作,而是基于生理病理、饱含人文温度的生命守护,学会了识别产程异常,在母婴平安的期待中保持专业清醒、安抚产妇情绪,这些教诲将成为未来从医路上的锚,让我们面对产房的喜悦与挑战时既保有迎接新生的热忱,更坚守守护安全的专业底线。

临别之际,那些在产房监测产程的夜晚,那些围绕异常妊娠病例讨论的晨会,那些老师们强调生理细节不能放过的时刻都化作成长的养分,我们知道这段经历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带着学到的“生理守护+人文关怀”思维将更敬畏地面对每一次生命启航,更坚定地把理论与温暖融入临床,在守护母婴健康的征途上稳步前行,做新生命最温暖的“护航人”。

供稿:教学部

制作:张文华

初审初校:刘霞

复审复校:张君

终审终校:程红

发布:董希秀

联系我们

    医院官方公众号           

     医院官方公众号             互联网医院公众号



解放路院区地址:中国·山西省太原市解放南路85号 邮编:030001       
门诊咨询:0351-4639766  1号住院楼:0351-4639800  5号住院楼:0351-4867333 

8号住院楼:0351-4867363 病案室:0351-4639715     医患沟通办:0351-4639019
前进院区地址:中国.山西省太原市前进路南段35号  门诊咨询:0351-4638055                       

晋ICP备12003687号-4    晋卫网复审[2014]第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