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起源于1957年内科成立的消化病组,当时由我省消化内科专业的奠基人徐大毅教授牵头,1977年独立建科,经过近70年的艰苦创业,徐大毅教授、闫柱教授、李亮成教授、霍丽娟教授、陈星教授几代人的艰辛努力,发展为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学科,系山西省消化系病医学重点学科、山西省医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山西省消化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依托单位、山西省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内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国家临床药物研究单位。
消化内科拥有敬业奉献、勇于担当、医术精湛、锐意创新的人才队伍,现有医务人员共84人,其中医师43人,主任医师/教授13人,副主任医师13人,副主任护师4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2人,23名医师拥有博士学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消化内科开放床位120张,拥有六个病区,收治各种疑难消化疾病患者,年出院患者超过5000人,年门诊诊治超过10万人次。消化内镜中心是山西省最早成立的消化内镜室,年均胃肠镜检查及治疗60000人次。基础设施、人员素质以及诊疗水平均居省内领先地位。
消化疾病内科诊疗水平省内一流。消化内科专注于消化道肿瘤、炎症性肠病、酸相关性疾病、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疑难肝病、代谢性肝病、肝硬化、胰腺疾病、消化内镜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科室秉承“以患者为中心”,每年收治山西省最多的消化急危重症患者,坚持开展标准化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MDT),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制定个性化的整体治疗方案,缜密的内科临床思维,规范的临床决策,成为所有患者及学生心中的省内最高学术殿堂。
消化内镜中心实力及规模省内领先。消化内镜中心是山西省最早成立的消化内镜检查室,有着将近五十年的历史。中心占地面积约2100平米。现拥有17套内镜设备主机,其中X-1和VP-7000主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大型超声内镜主机2台,C型臂2台,移动超声1台,其中超声内镜主机和C型臂的数量是全省之最。目前,消化内镜中心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领域的所有基础及高级项目,包括普通胃肠镜、无痛胃肠镜、十二指肠镜、胶囊内镜、小肠镜、超声内镜等检查,以及胃肠道息肉治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下的系列治疗、经口内镜食管下括约肌切开术(POEM)、超声内镜下肝胆胰疾病诊治、胰腺囊肿内引流术、食管及胃肠道狭窄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内镜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硬化及套扎术、消化道异物取出术、肠梗阻导管减压术等微创治疗。其中双气囊小肠镜对于小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是省内唯一,填补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消化道内镜是胃肠道肿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非常重要的手段,我们将为患者带来更准确、更专业、更先进的诊疗技术,今后山西的患者不用出省,就能得到国内一流的诊治。
消化内科拥有省内一流护理团队。消化内科拥有一支强大的护理团队,全科共计43名护理人员,副主任护师4人,护理硕士3人,7人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2人取得中华消化专科护士证书,7人取得省重症、肿瘤及静疗专科护士证书。消化科护理团队是一支年轻的、充满活力和潜力的团队。优质护理方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护理理念,为患者提供全程、全方位、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重视个体化护理服务,护理个案案例荣获院卓越责任护士比赛一等奖。积极开展病区7S管理;开展假如我是患者体验活动,提高患者就医感受;开展“爱在延长”病区品牌活动,为慢病患者提供延续护理服务。病房专科特色方面:开展各项专科护理技术,擅长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危重疾病及内镜下各种治疗、内镜手术前后的护理。重视患者营养管理,以欧洲临床营养和代谢学会的营养不良患者五阶梯干预模式为理论基础,开展了螺旋型小肠营养管置入、三腔减压喂养管置入、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等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重视患者静脉治疗工作,外周静脉留置针培训案例荣获国家级二等奖,开展了PICC导管置入术、输液港维护等新工作。内镜专科特色方面:我们以专业规范化,服务全方位的方式开展工作。规范各类内镜洗消工作,规范各类手术配台技术,规范各类内镜管理流程,开展内镜各岗位专业化培训,开展内镜下新技术系列培训等。开展内镜专项优质服务:如预约前移,减少患者跑路现象;为患者配置药物,系列科普,设立内镜专科门诊、麻醉评估门诊,实现了一站式内镜专科服务链条。教学方面:我科常年承担大专、专升本、本科生的课堂理论授课,同时接受每年200多人次的临床护理实习。科研方面:近年来取得省级课题2项,院级课题2项,发表SCI文章1篇、国家级及省级文章20余篇,主编及参编10余部著作,获得实用新型专利6项。荣誉方面:仅2023年度获中华护理学会三等奖一项,获省级奖项4项,院级奖项8项。
消化内科实验室为消化内科疾病诊治保驾护航。我科实验室作为全省消化系统疾病检测领域的领军者,自成立以来始终保持着技术领先地位。目前常规开展肿瘤标志物全套检测(CEA、AFP、CA199、CA50、CA724、CA242等),年检测量稳居全省首位。在特色检测项目方面,我科是全省唯一开展炎症性肠病(IBD)三项精准检测的实验室,该项技术填补了省内空白,为IBD的精准诊疗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我科开展的碳13、碳14呼气实验年检测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检测准确率达99.8%以上。为持续引领学科发展,我科在全省率先开展胃功能评估、肝脏纤维化无创诊断、贫血精准分型、钙卫蛋白定量检测以及幽门螺旋杆菌药敏+培养实验等多项前沿检测项目。这些新项目的开展将进一步巩固我科在全省消化系统疾病检测领域的龙头地位,为广大患者提供更精准、更全面的诊疗服务。我科实验室始终秉承"精准检测、科技引领"的发展理念,以先进的设备、精湛的技术和严谨的质量控制体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致力于打造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消化系统疾病检测中心。
优质教学水平省内领跑。消化内科自1977年成立以来汇聚了学界精英,谨记“医理博精、德能高邃”的校训,体现学术精深与道德修养并重,践行医学教育双重使命。消化科每年承担着5年制本科及8年制本硕临床医学专业及儿科、精神、麻醉、影像等其他专业的诊断学与内科学教学。教学相长成就了一个专业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诊疗技术过硬的教学医疗团队。目前有教师37名,其中博士18名,硕士16名,博士后2名。它也是山西省首批消化硕士、博士授予点,目前博士导师4名,硕士导师12名。截止2024年共培养了博士47名(其中在研23名)、硕士419名(其中在研47名)。博士后14名,在站7名,培养的硕士和博士生多次毕业成绩排名全校第一。它像一株茂密的学术之树,不断开枝散叶,成为山西省高级消化人才培养的摇篮。自2015年实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来,消化科承担着住培任务,每个月都有20-30名不同专业的住培医师在科培训,举办5-6次教学活动及出科考试。此外还承担进修医师的培养,2024年11人,目前在科有6人专修消化内镜。他们日后都成为当地的学科带头人和消化专业骨干,同时也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造福一方百姓,而且继续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薪火相传,守护人民健康就是教学的最大意义。教学上也取得了不凡的成绩:3人曾获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3人参与了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参编国家级医学教材和技能指导、完成校级教改课题1项、1份PBL教案入选学校PBL教案库、发表教学论文1篇。杏林吐锦满园春,橘井生香清泉流。山医一院消化科在教与学中紧跟时代发展,永远不负三晋人民对健康的厚望。
消化临床及基础科研成果丰硕。消化科的科研发展历程,是一部传承与创新并重的奋斗史。我省著名消化病学专家徐大毅教授功不可没。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制开发了柳氮磺吡啶栓和枳术宽中胶囊,开创了消化科自主研发新药的先河。其中,柳氮磺吡啶栓荣获卫生部颁发的《新药证书》,枳术宽中胶囊于2002年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为国家中药三类新药,并成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时至今日,这两种药物依然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惠及无数患者。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消化科已建立起完善的科研体系,包括山西省消化疾病重点实验室、山西省消化内镜中心等,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通过多年的积累与创新,学科形成了以“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与治疗”、“慢性及疑难肝病机制与干预”、“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研究”等为代表的特色研究方向,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近10年承担了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横向合作课题,4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了大量高水平学术论文,获得了多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出版专著数部,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同时承担多项国家药物临床观察试验,为推动新药研发做出了积极贡献。
支部建设引领学科发展。消化内科科研实验室党支部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党支部,现有党员39名,硕士以上占64%,高级职称占44%,45岁以下占77%。近年来在院党委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支部党员职工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全体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日常工作中,将党建与业务相融合,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宗旨,积极应对突发疫情,紧紧围绕医院高质量发展和医教研中心工作,采取多种措施,持续改善医疗服务,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进医疗技术下基层,在医联体医院中开设科联体,为基层输血和造血;把疑难危重症患者的诊疗为学科定位,改造扩大病房,解决患者住院难问题;内镜室改建扩大,缩短内镜预约等待时间;开设多条急诊内镜绿色通道,使得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开设多个专病门诊,为患者提供更专业高效的诊疗服务。开展一支部一特色”党支部品牌创建项目—“镜”我所能,“镜”久不息,构建有深度、有温度的支部工作新模式。
消化内科坚持以“大消化 小专科”,内科与内镜并重为发展特色,全体医务人员勠力同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必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更精湛的医术、更专业的服务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特色医疗
微生态医学中心
微生态医学中心的核心理念是将人体视为一个“超级生物体”,强调人体与微生物群落的共生关系,专注人体微生态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主要围绕肠道微生态等人体微生态系统开展诊断、治疗和研究工作,其工作任务和职责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诊断与治疗
1.疾病诊疗:微生态医学中心对肠道微生态失衡相关的疾病提供诊疗服务。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慢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菌群紊乱相关腹泻等;治疗肠道菌群紊乱所致的消化系统外疾病-神经退行病变(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等)、精神神经系统(自闭症等)、代谢相关疾病(糖尿病等)、肿瘤相关疾病(免疫治疗及放化疗所致肠炎等)。
2.检测与评估:微生态医学中心提供肠道菌群检测、肠屏障功能检测、肠道气体检测等服务,评估患者的肠道微生态健康状况与肠道屏障功能。
3.菌群移植:微生态医学中心通过粪菌移植(FMT)等技术,将健康菌群移植到患者体内,纠正患者微生态失衡,重建患者新的肠道微生态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研究与创新
1.基础研究:微生态医学中心开展人体微生物组学、代谢组学等研究,探索微生态与多种疾病的关联机制。
2.临床研究:微生态医学中心进行纠正微生态失衡相关临床治疗,推动微生态治疗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3.成果转化:微生态医学中心加速微生物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开发相关药物和治疗技术。
三、多学科协作
微生态医学中心依托多学科协作平台,整合消化内科、胃肠外科、营养科、肿瘤科、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精神卫生科、神经内科、儿科、老年科、中医科、检验科等多学科资源,为患者提供一站式、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微生态医学作为新兴的医学领域,正逐步推动相关疾病的精准治疗和健康管理,在医学领域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消化道出血急救中心
消化道出血是急性疾病中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的病种之一,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及急诊医学中心牵头成立了山西省首家消化道出血急救中心,探索建设全省一流的学科优势互补、相互支撑和深度融合的诊疗模式,让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救治更加及时、规范、高效。
在顶层设计上,制定了规范化工作流程,实现了患者快速进入救治程序。依托急诊内科、消化内科、肿瘤与血管介入科、胃肠外科、肝脏移植中心多学科优势,患者少走弯路,第一时间得到最规范、最合理的救治。在人员配备上,消化内科配置了专门的急诊内镜医护团队,二线值班医师评估病人适合急诊内镜后,急诊内镜团队在2小时内到达现场,实现了超早期急诊内镜检查。在设备配置上,我院拥有全省实力最雄厚的内镜中心,急诊科、消化内科病房、手术室均配置了移动内镜设备,缩短了术前准备时间,为抢救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患者管理上,急诊医学中心设置消化道出血专用床位,在患者较多时入住,由急诊内科及消化内科医师共同管理。消化内科目前开放床位170张,与万柏林分院及太原市第九人民医院建立紧密科联体,实施总-分-总上下级医院的转诊工作,更好地实现了分级、分层管理患者。在学术交流上,科室举办的“月来月精彩”学术活动,面向全省医师进行消化道出血的内科及内镜治疗学术讲座,带动提升全省消化道出血诊治水平。一系列的举措,目前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诊治流程更加及时顺畅,全年完成内镜下止血、硬化、套扎治疗98例,显著压缩患者等待内镜诊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再出血率、减少手术率,降低死亡率,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消化道出血急救中心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并辐射全省地市的疑难危重消化道出血的多学科协作诊治,通过打造远程会诊中心、诊疗技术培训、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推动整体治疗水平的同质化发展进程,让全省的消化道出血患者都获得快速规范化的诊治。
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
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亚专业组,始终秉承“精准筛查、微创干预、全程管理”的诊疗理念,专注于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全国一流的诊疗服务。科室配备全球顶尖的内镜系统,结合多学科协作(MDT)模式,构建了覆盖筛查、诊断、治疗及随访的全链条诊疗体系,显著提升了早期肿瘤的检出率与治愈率。
一、国际顶尖设备赋能精准诊疗
科室配备奥林巴斯最新一代EVIS X1内镜主机与富士ELUXEO7000内镜系统,其高清成像、电子染色技术助力我科早癌发现率显著提高。
二、特色技术引领微创治疗革新
依托先进设备,亚专业组常规开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等超微创技术,针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黏膜内癌、黏膜下肿瘤以及贲门失弛缓症等病种,可在内镜下完成根治性治疗,患者无需开腹手术,24小时内即可恢复日常活动。
三、多学科团队护航诊疗安全
亚专业团队联合病理科、麻醉科、影像科、胃肠外科、结直肠外科、胸外科以及肿瘤消化科组成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多学科诊疗团队,最大限度保证患者在诊治全程都能得到最优治疗方案。
未来,消化内科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团队将持续以“技术精进”与“人文关怀”为双驱动力,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手段,推动消化道肿瘤诊疗迈向“更早、更准、更微创”的新纪元,为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胆胰疾病微创治疗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胆胰疾病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主要包括胆道结石、胆道狭窄、急慢性胰腺炎、胆管癌、胰腺癌。胆胰疾病表现复杂多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随着内镜技术的逐渐发展,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有了新的进展。目前消化科已经形成以“内镜微创诊治胆胰疾病”的技术优势和诊疗特色。常规开展多项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相关技术,如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胆胰管支架置入术,直视下胆管内活检术,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切除术。在省内较早开展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FNB),EUS引导下胰腺囊肿内引流术、EUS引导下胆胰管引流术,EUS引导下腹腔神经节阻滞术、EUS引导下胃底静脉曲张弹簧圈置入、EUS引导下组织胶注射术,双E联合应用形成了胆胰疾病多镜联合诊治的特色平台,实现了胆胰疾病的“精准诊治”,提高了胆胰疾病的诊治率。
炎症性肠病诊治
山大一院消化科在炎症性肠病(IBD)诊疗领域处于国内先进地位,建立了完善的IBD诊疗体系。科室设有IBD专科门诊和专属病区,配备先进的诊疗设备,可开展IBD相关的前沿诊疗技术,包括各类免疫制剂、生物制剂及小分子药物的精准治疗,以及微生态治疗等创新疗法。在消化内镜诊疗方面,科室率先开展放大内镜、色素内镜等先进技术,并熟练掌握内镜下消化道狭窄扩张切开、肠梗阻导管置入等高难度治疗操作。2021年,科室牵头组建了多学科协作诊疗团队(IBD-MDT),汇聚胃肠外科、营养科、影像科、病理科、感染科、风湿免疫科等领域的顶尖专家,每两周开展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为患者提供最优化的诊疗方案。科室还特别设立了IBD专职医护团队,建立完善的长期随访体系,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开展系列健康教育活动,全方位提升患者管理水平。凭借卓越的诊疗实力和创新的管理模式,科室于2022年成功获批"全国炎症性肠病诊疗区域中心",并于2024年荣获"IBD患者关爱示范中心"称号,标志着我院在IBD诊疗领域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疑难肝病及终末期肝病内科及内镜诊治
疑难少见肝病仅占肝病疾病谱约9.9%,但因我国人口基数大,疑难肝病患者总数仍极其庞大。这些患者仅靠常规血清学及影像学检查往往不能明确诊断,最终可能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需要肝移植治疗。中国的慢性肝病超过了4亿人,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遗传代谢肝病等疑难肝病困扰着无数患者,疑难重症患者的诊疗更加困难复杂,往往需要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诊疗策略。三年来,我院消化内科与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密切合作,完成了50多例肝脏穿刺,疑难肝病的诊治达到了省内领先、国内一流水平。
终末期肝病的突出表现为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高压症常可导致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甚至是致命性的大出血,是临床常见及死亡率较高的一类疾病。消化内科在肝病诊治团队及消化内镜诊治团队的通力协作下,可专业评估每一位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个体化诊疗措施。
痔疮的内镜下微创治疗
痔疮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高达50%的人群受到痔疮疾病的侵扰,特别是长期久坐、劳累等使人体长时间处于固定体位,从而影响血液循环,使盆腔血流缓慢和腹腔脏器充血,导致痔静脉过度充盈、曲张、隆起、静脉壁张力下降,进而引起痔疮。
痔疮的治疗通常采用饮食和生活习惯调整、药物治疗、手术切除治疗和内镜下微创治疗。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内镜下痔疮的硬化、套扎等治疗技术的不断推广,临床上达到了和外科手术相似的治疗效果,同时其并发症少、疼痛轻、愈合快、不影响肛门功能、患者满意度高,在临床中易推广。消化内科曾多次派出高年资内镜医师外出培训,已经常规开展该临床项目,同时开设痔疮内镜微创治疗专病门诊。
幽门螺杆菌规范化诊治
我国幽门螺杆菌(Hp)人群感染率约50%左右,Hp感染是多种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病因,也与多种胃外疾病相关,Hp感染更是预防胃癌中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险因素。国际国内多种指南共识推荐只要证实Hp感染就建议根除治疗。
随着就诊患者及体检人群Hp感染者检出人数的增加,规范Hp感染的治疗、执行“首战即决战”理念,提高首次根除成功率尤为重要。为此,2021年11月消化科开展了Hp感染专病门诊,加强对Hp感染者的规范化诊治,同年被授予“幽门螺杆菌规范化诊治门诊国家级示范中心”。
通过Hp感染专病门诊,给予患者规范化治疗方案,提高首次根除率;对于根除失败患者“急刹车”,给予调抗结合、个性化治疗。督促患者适时复查,并对Hp相关疾病给予根除治疗后续个体化治疗。同时加强对Hp感染者的宣教,以家庭为单位防控Hp感染;对于特殊人群感染者,给予充分评估根除Hp的获益和风险,进行个体化处理,使感染患者既不恐慌、也不忽视。
从事Hp相关疾病诊治专家更加细致及规范的诊断治疗,使患者真正获益,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讲,通过提高公众对根除Hp可预防胃癌的知晓度,降低胃癌发生风险,为健康山西、健康中国做出消化科医生应有的贡献。
消化道肿瘤的内镜介入治疗
在当今的医学领域,消化肿瘤的治疗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消化肿瘤化疗与消化内镜介入治疗的结合正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开展与推广多项消化内镜下介入治疗新技术的应用,如内镜下支架置入、肿瘤消融、神经阻滞等技术,与化疗相结合,缓解肿瘤引起的梗阻、出血、腹痛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消化肿瘤化疗与消化内镜介入治疗的结合为消化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结合将更加紧密,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方案,开启消化肿瘤精准治疗的新篇章。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位置及联系电话
消化内科一病区:解放路院区6号住院楼三层
0351-4639753
消化内科二病区: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万柏林分院8层
消化内科三病区:解放路院区6号住院楼二层
0351-4639511
消化内科四病区:太原市第九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消化内科五病区:解放路院区6号住院楼一层
0351-4639474
消化内科六病区:解放路院区1号住院楼后11号住院楼东侧
0351-4639961
消化内镜中心:医技楼七层
0351-4639622
消化内科实验室:门诊三层E区
0351-4639784
消化内科门诊:门诊楼三层D、E区
0351-4639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