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文关怀 > 正文

暖心故事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夏夜病房里的温柔守护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9-01 08:26

夏夜,九点半已过,窗外的风像是被白天的烈日抽干了力气,缓缓停滞。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1号住院楼依然灯火通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似乎早已没有了“淡季”——即便是盛夏,生命的喘息也未曾停歇。

责任护士小苏推着巡视车轻轻推开11床的房门,空气里浮荡着消毒水和汗液混合的气息,科室里老年人较多,身体虚弱,即便天气炎热,病房里依旧安静得只听见银发间的轻咳与监护仪的滴答声,小苏悄悄合上空调,怕冷风惊扰了这一室脆弱的心跳。

图片

心电监护仪上,血氧饱和度显示82%,红色数字不断闪烁,像一声声无声的警报。71岁的薛大爷因慢阻肺急性加重入院,此时正半倚在床头,鼻导管里的氧气“嘶嘶”作响,却似乎怎么也填不满他急促的呼吸。小苏蹲下来,握住老人汗湿的手,轻声问:“薛大爷,是不是又把呼吸机摘了?”老薛别过脸,像个做错事的孩子:“戴着闷,压得鼻梁疼,像有人捂着嘴……”“咱们先不急着戴,聊聊天,好不好?”小苏拿起床头的无创呼吸机面罩,声音柔和,“您现在喘得厉害,是因为肺就像一只拉不动的老风箱,呼吸机就是帮您借一把力气,让您喘气更省劲儿,咱们用它把那些废烟排出去,血里的氧气够了身体才会舒服,您是最棒的,再试一次,好不好?”

老薛的目光落在面罩软垫上——那里已有两道深深的压痕,小苏转身从治疗室取来一片水胶体敷料,剪成小小的“月牙”轻轻贴在他鼻梁和面罩接触的位置。“给您鼻梁贴个‘创可贴’,现在不疼了吧?”老人摸了摸,点点头,眼角泛起微光。面罩重新戴好,呼吸机开始规律送气,血氧饱和度逐渐从84%回升到96%。监护仪上的绿色数字像夜航船上温暖的灯塔,稳稳亮着,老薛终于缓过一口气,闭上眼睛沉沉睡去。

小苏带着实习同学踮脚退出房间,护理站的日光灯白得有些刺眼,小苏正准备继续给同学讲解“无创呼吸机适应症”,一个身影悄悄靠近——老薛的女儿。“护士,我能听吗?”她的声音轻得像怕惊扰了夜色。小苏微笑点头。于是狭窄的走廊成了临时课堂:“无创呼吸机适用于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患者,大部分使用CPAP模式。典型症状包括打鼾、呼吸暂停、憋醒、口干,晨起头痛等,确诊需要做多导睡眠监测……”

老薛的女儿突然攥紧了手中的水杯:“我爱人晚上打呼噜,打着打着就没声了,隔几秒才‘噗’地长出一口气……每天早上都说睡一觉反而更累。原来……这是病?”

“是的,这叫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长期下去可能引发高血压、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小苏撕下一张便签,写下“挂睡眠中心的号,咨询医生是否需做睡眠监测”,轻轻塞进她手里,“明天一早带他去看看吧,别拖。”

老薛的女儿低头凝视那张纸条,轻声说:“谢谢你,护士。今晚我陪的不仅是我爹,也给自己上了一课。”凌晨两点,小苏再次巡视病房,老薛的呼吸机平稳运行,像夏夜中最温柔的潮汐。

次日晨交班,老薛的血氧已稳定在98%。他的女儿打来电话,说她爱人已在睡眠中心门诊排队候诊。小苏在护理记录本上写下一行字:“您把生命托付给我,我把微笑与希望还给您——别怕,我一直都在。”

打造“有温度的医院”,或许就是把每一次输液、每一次巡视、每一句解释、每一片敷料、每一刻鼓励,都化作夏夜里微小却固执的光——让患者看见希望,家属看见方向,学生看见信仰。

而我们,永远做那束光的守护者。


供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苏红丽 袁丽荣

制作:张文华

初审初校:任寿安

复审复校:张君

终审终校:程红

发布:董希秀

联系我们

    医院官方公众号           

     医院官方公众号             互联网医院公众号



解放路院区地址:中国·山西省太原市解放南路85号 邮编:030001       
门诊咨询:0351-4639766  1号住院楼:0351-4639800  5号住院楼:0351-4867333 

8号住院楼:0351-4867363 病案室:0351-4639715     医患沟通办:0351-4639019
前进院区地址:中国.山西省太原市前进路南段35号  门诊咨询:0351-4638055                       

晋ICP备12003687号-4    晋卫网复审[2014]第00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