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尖锐的警报声撕裂了黑夜的宁静,有患者突发癫痫,四肢强直的瞬间,三名护士几乎是本能地展开行动:一名护士一个箭步上前按住躁动的肢体防坠床,另一名护士已推来抢救车准备药物,第三名护士的眼睛始终紧盯监护仪上的血氧——当安定推注进去,抽搐平息的那一刻,墙上的时钟刚好指向凌晨三点,走廊里消毒水味似乎都柔和了些。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监护室的玻璃窗,护士长带领护士们轻轻推开了监护室的大门,这里的工作从不是简单的“打针输液”,而是一场与死神争夺生命的精密芭蕾。护士长俯身在一号病床前,手中的瞳孔笔划过一道优雅的弧线,细小的光束在患者眼前停留三秒,“对光反应灵敏。”她轻声跟护士们说着,那微微收缩的瞳孔是大脑深处传来的第一个生命信号;来到二号床前,护士长为颅脑术后患者翻身,她的动左手稳稳托住患者颈部,右手轻扶肩部,整个翻身过程像慢镜头般流畅,“动作必须如羽毛般轻盈,头部与脊柱要保持直线”她对跟在身后的护士们说,声音里带着温柔的坚定;监护仪的电子音此起彼伏,在护士们耳中谱写成独特的生命乐章,成为需要破译的生命密码。

在这个充满精密仪器的空间里,最动人的永远是那些无声的交流。当失语患者用颤抖的眼睫拼出“谢谢”的摩斯密码,当偏瘫患者用唯一能动的食指轻轻勾住护士的白衣……这些细微的触碰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量。虽然神经外科监护室门外站着焦灼等待的家属,但是护士们在门内仪器滴答声织成的战场上带着风的速度,在这里,每一个精准的动作都是对生命的承诺,每一次轻柔的抚摸都是对尊严的守护。
供稿:神经外科 车滢
制作:张文华
初审初校:王宏勤
复审复校:张君
终审终校:程红
发布:董希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