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醒,悄然地洒进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走廊里。我推着治疗车快步走向2床,心里盘算着今天要为重点患者老张做的护理计划。
老张是科室上周入院的患者,等待手术的那几天,老张如坐针毡。他时常在走廊里来回踱步,每隔几小时就要到护士站询问手术排期。我知道,那焦急背后藏着对未知的恐惧和对孤身应对疾病的惶然。由于手术范围大,预防性气切及舌部手术切除皮瓣移植,术后不能说话也不能正常经口进食。更困难的是,他听不懂山西方言,他那浓重的南方口音普通话在我们听来也如同外语。
一进病房,我和老张说了今天要留置胃管,他的眼神里满是惶恐。他用颤抖的手在写字板上写下歪歪扭扭的字:“能不能不留胃管?”我看后心头一紧,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解释道:“留置胃管可以从胃管进食,增加营养,促进您快速康复,避免术后感染,我会尽量动作轻柔,我们一起努力康复,加油!”老张点点头,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从此,我和老张之间开启了一段特殊的交流之旅。
那天早晨,我照例来到老张床边,由于手术影响,他需要经常吸出口腔以及气切口的分泌物,听着他喉咙里的痰鸣音,我拿起吸痰管,他摆着手、摇着头强烈地示意我不想吸痰。我耐心地和他说道:“我知道吸痰会使您很不舒服,但是如果痰液不及时吸出来,会一直刺激您咳嗽,时间长了还会引起肺部感染。”突然,老张的眼睛亮了起来,他明白了!成功吸出痰液后他突然双手合十,张开嘴唇,无声地说出“谢谢”二字。
这一刻,我忽然理解了什么。那双合十的手,那张无声的唇语,胜过千言万语。我点点头,也双手合十回礼,指了指自己的心口,再指向他——意为“我懂你”。
其实,我只是做了分内之事。但在这平凡的岗位上,我再次体会到护理工作的真谛: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即使语言不通,真诚的关怀总能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供稿:口腔颌面外科 靳二平
制作:张文华
初审初校:孟兵
复审复校:温晓丽
终审终校:程红
发布:董希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