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健康科普 > 正文

科普 | 揭秘脑卒中后大脑的“电波密码”——脑电图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6-24 11:01

脑卒中后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脑电图(EEG)作为一种经典的神经电生理技术,能够动态捕捉大脑皮层的脑电活动,直观反映大脑皮层的电活动特征,在脑卒中康复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一、了解脑电图

原理

脑电图通过头皮电极记录大脑神经元群的同步电活动,形成不同频率的波形(如α波、β波、θ波),反映大脑的兴奋性、抑制状态及功能连接。

优势

1、无创安全:无辐射,可重复操作。

2、高时间分辨率:可精准捕捉毫秒级的脑电变化。

3、临床应用:常用于癫痫、意识障碍、脑损伤后功能评估等领域。

二、脑卒中患者进行脑电图检查的意义

1、评估脑损伤程度:脑卒中后,受损脑区电活动减弱(如δ波增多),EEG可定量分析异常脑电范围,辅助判断预后。

2、监测脑血流与代谢:脑缺血区域常出现“慢波活动”,EEG结合神经影像(如CT/MRI),可动态观察血流再通后脑功能恢复。

3、预测癫痫风险:约5%-10%的脑卒中患者继发癫痫,EEG能早期识别异常放电,指导抗癫痫药物使用。

三、脑电图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1、神经可塑性研究:康复训练中,EEG可显示患侧半球与健侧半球的脑电活动同步性提升,提示神经功能重组。

以下是科室收治的一位患者:李某,男,46岁,左侧额颞叶脑梗死,发病10天入住科室行康复治疗,入院时仅能发少量单音节词,住院两周出院时可完成短句,进行简单日常交流。

以上是患者入院与出院时脑电图变化,提示患侧半球与健侧半球的脑电活动同步性提升,提示神经功能重组。

2、脑机接口(BCI)技术:通过EEG信号控制外部设备(如康复机器人),帮助严重运动障碍患者进行主动训练。

3、意识障碍评估:对昏迷或植物状态患者,EEG结合事件相关电位(ERP)可评估残余认知功能,指导促醒治疗。

四、临床常见问题与解答

1、脑电图检查是否安全?

安全。EEG仅记录脑部自发电流,无电流输入、无辐射。

2、检查前需要特殊准备吗?

建议清洁头皮(减少油脂干扰),无需停用常规药物(特殊用药需遵医嘱)。

3、EEG能否替代头颅CT/MRI?

不能。EEG反映脑功能状态,CT/MRI显示解剖结构,二者互补。

五、展望

脑电图作为脑功能评估的“窗口”,在脑卒中康复中兼具实用性与科研价值。通过解读脑电密码能更科学地制定康复策略,提供更精准的诊疗支持,帮助患者更好恢复功能。


供稿:康复医学科文英华

制作:朱虹瑾

初审初校:武俊英

复审复校:张君

终审终校:程红

发布:董希秀

健康科普 更多 >>

联系我们

    医院官方公众号           

     医院官方公众号             互联网医院公众号



解放路院区地址:中国·山西省太原市解放南路85号 邮编:030001       
门诊咨询:0351-4639766  1号住院楼:0351-4639800  5号住院楼:0351-4867333 

8号住院楼:0351-4867363 病案室:0351-4639715     医患沟通办:0351-4639019
前进院区地址:中国.山西省太原市前进路南段35号  门诊咨询:0351-4638055                       

晋ICP备12003687号-4    晋卫网复审[2014]第0003号